關於政府推出的「旅遊補助」與「振興券」
上週被邀請去民視的《財經週末趴》分享,要如何使用旅遊補助及振興券可以最划算,並請我推薦台灣的跳島行程。
這次沒有要分享懶人包與攻略,純粹想趁機跟大家聊聊,這陣子疫情對台灣觀光的影響、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補助又真正能幫助台灣觀光環境多少呢?
在政策還沒推出前,被民眾罵爆早已是預料中的事。
去年在拍了秋冬旅遊補助影片後,短時間內得到了眾多的流量,但能說是我頻道中酸民湧入最多的一支影片。
我想很多人跟當初的我一樣,單純地認為
「有人給你錢去玩幹嘛不用?」
「每個人都能領欸是在抱怨什麼?」
是啊,但往往事情一體兩面吧!
「為什麼不直接發消費券?」
「這是給有錢人的補助,我很窮根本不能出去玩啊!」
「又是買票政策!」
「申請很複雜、不方便、很難用」
這些反對的聲音也是一波又一波在那支影片下留言區湧進。
其實一方面我是贊成旅遊補助的,
因為這的確讓很多過去沒有什麼在旅遊的人,會因為這個補助,願意踏出家門出去走走看看、去認識過去不認識的台灣。
但老實說,這個補助真正存在的問題與不便性也真的不少,
包含還要去探討為何訂房網站不能用的原因、延伸至很多黑心業者惡意哄抬房價、或是叫自己的親友當人頭去申請補助...等。
(這其實蠻複雜的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我之前拍一支影片「旅遊補助根本幫助不了台灣觀光?!」)
說真的這陣子我一直覺得很矛盾又很擔心的就是,疫情讓大自然獲得喘息,幾個月前墾丁海域甚至意外出現了鯨鯊。
但當政府開始鼓勵觀光、人民悶了已久,人潮湧進後,是不是大自然又要回到過去受傷的模樣?
這幾天才看到墾丁的玫瑰珊瑚被浮潛的遊客踩碎的消息,也許那個人並不是故意的,但這就能反應,很多友善海洋、無痕山林這類的觀念,並沒有廣為深植在每個人的心裡。
往往在推廣觀光時,政府或業者大部分只會看見短期的效益,並不在意長期的「永續」。
如果讓一個人能去個地方觀光,同時真正走入當地、深入當地,我想踩碎珊瑚這類的事件發生的機率必定能降低很多。
這也就是,為什麼身為有一點點影響力的部落客們、Youtuber們、IG網紅們,無論是旅遊、上山下海、取材踩點...
在你的社群公開那些地方之前,自己先真正了解、認識這些永續的觀念是必要的責任,好讓你的觀眾粉絲跟隨你的腳步時,同時也一起做到守護環境這些事。
其實旅遊補助並不是不該存在,而是真正要解決觀光問題不能「只」靠補助。
是需要政府、每個觀光旅遊業者、與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長期共同努力的事!
希望有一天,台灣的旅遊景點不再只是為了拍照、為了踩點、為了打卡而存在。
希望每個人,都能真心深入了解、愛著這個地方。
#這陣子思緒都很亂
#不知道有沒有真的完整表達好
#謝謝你看到最後